鑄造:鑄造砂
鑄造生產中用來配製型砂和芯砂的一種造型材料。在用黏土作為型砂黏結劑的情況下﹐每生產1噸合格鑄件﹐大約需要補充1噸新砂﹐因此在砂型鑄造生產中鑄造砂的用量最大。
簡史 中國在公元17世紀已使用硅砂作造型材料﹐用於製造鐘﹑鏡﹑鍋和火炮等鑄件。但早期使用的多為天然含黏土的硅砂即山砂和河砂﹐它有較好的可塑性﹐可直接用於製造鑄型和型芯﹐適於當時手工生產的條件。進入工廠化的大規模生產后﹐特別是造型機械化后﹐這種天然含黏土的硅砂性能的均一性差﹐型砂的質量難以控制﹐不能滿足工藝要求﹐因此開始採用低含泥量的天然硅砂和將硅石破碎製成的人工硅砂。同時﹐也擴大了各種非硅質砂的使用。樹脂砂造型造芯工藝的應用和發展﹐對鑄造用砂的質量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﹐如細粉少﹐比表面積小﹐耗酸值低等。此外﹐對砂粒大小形狀和粒度分布狀況也有了新的要求。一些缺乏優質砂源的國家還發展了硅砂洗選技術﹐以提高硅砂的品位和質量。
基本要求 鑄造砂應滿足以下的要求﹕①較高的純度和潔凈度﹐以硅砂為例﹐鑄鐵用砂要求SiO2含量在90%以上﹐較大的鑄鋼件則要求SiO2含量在97%以上﹔②高的耐火度和熱穩定性﹔③適宜的顆粒形狀和顆粒組成﹔④不易被液態金屬潤濕﹔價廉易得。
顆粒形狀和組成 鑄造砂的顆粒形狀和顆粒組成對型砂的流動性﹑緊實性﹑透氣性﹑強度和抗液態金屬的滲透性等性能有影響﹐是鑄造砂質量的重要指標。
顆粒形狀 鑄造砂的形狀一般有3種。①圓形砂﹕顆粒為圓形或接近於圓形﹐表面光潔﹐沒有突出的棱角。②多角形砂﹕顆粒成多角形﹐且多為鈍角。③尖角形砂﹕顆粒成尖角形﹐且多為銳角。鑄造砂的顆粒形狀一般以角形係數(砂子實際比表面積/砂子理論比表面積)來表示。(見彩圖
鑄造用圓形砂的放大照片
)
顆粒組成 砂子的顆粒組成是用篩號來表示的﹐測定的方法是將經水洗去泥分烘乾后的乾砂倒入標準篩﹐再放到篩砂機上篩分﹐篩分后將各篩子上停留的砂子分別稱重﹐通常用標準篩篩分后砂粒最集中的3個相鄰篩子的頭尾篩號表示顆粒組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