機械工程材料: 耐熱鋼
在高溫下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良好的化學穩定性的合金鋼。它包括抗氧化鋼(或稱高溫不起皮鋼)和熱強鋼兩類。抗氧化鋼一般要求較好的化學穩定性﹐但承受的載荷較低。熱強鋼則要求較高的高溫強度和相應的抗氧化性。耐熱鋼常用於製造鍋爐﹑汽輪機﹑動力機械﹑工業爐和航空﹑石油化工等工業部門中在高溫下工作的零部件。這些部件除要求高溫強度和抗高溫氧化腐蝕外﹐根據用途不同還要求有足夠的韌性﹑良好的可加工性和焊接性﹐以及一定的組織穩定性。中國自1952年開始生產耐熱鋼。以后研製出一些新型的低合金熱強鋼﹐從而使珠光體熱強鋼的工作溫度提高到600~620﹔此外﹐還發展出一些新的低鉻鎳抗氧化鋼種。
耐熱鋼和不銹耐酸鋼在使用范圍上互有交叉﹐一些不銹鋼兼具耐熱鋼特性﹐既可用作為不銹耐酸鋼﹐也可作為耐熱鋼使用。
合金元素的作用
鉻﹑鋁﹑硅 這些鐵素體形成的元素﹐在高溫下能促使金屬表面生成緻密的氧化膜﹐防止繼續氧化﹐是提高鋼的抗氧化性和抗高溫氣體腐蝕的主要元素。但鋁和硅含量過高會使室溫塑性和熱塑性嚴重惡化。鉻能顯著提高低合金鋼的再結晶溫度﹐含量為2%時﹐強化效果最好。
鎳﹑錳 可以形成和穩定奧氏體。鎳能提高奧氏體鋼的高溫強度和改善抗滲碳性。錳雖然可以代鎳形成奧氏體﹐但損害了耐熱鋼的抗氧化性。
釩﹑鈦﹑鈮 是強碳化物形成元素﹐能形成細小彌散的碳化物﹐提高鋼的高溫強度。鈦﹑鈮與碳結合還可防止奧氏體鋼在高溫下或焊后產生晶間腐蝕。
碳﹑氮 可擴大和穩定奧氏體﹐從而提高耐熱鋼的高溫強度。鋼中含鉻﹑錳較多時﹐可顯著提高氮的溶解度﹐并可利用氮合金化以代替價格較貴的鎳。
硼﹑稀土 均為耐熱鋼中的微量元素。硼溶入固溶體中使晶體點陣發生畸變﹐晶界上的硼又能阻止元素擴散和晶界遷移﹐從而提高鋼的高溫強度﹔稀土元素能顯著提高鋼的抗氧化性﹐改善熱塑性。
類別 耐熱鋼按其組織可分為四類﹕
珠光體鋼 合金元素以鉻﹑鉬為主﹐總量一般不超過5%。其組織除珠光體﹑鐵素體外﹐還有貝氏體。這類鋼在500~600有良好的高溫強度及工藝性能﹐價格較低﹐廣泛用於製作 600以下的耐熱部件。如鍋爐鋼管﹑汽輪機葉輪﹑轉子﹑緊固件及高壓容器﹑管道等。典型鋼種有﹕16Mo﹐15CrMo﹐12Cr1MoV﹐12Cr2MoWVTiB﹐10Cr2Mo1﹐25Cr2Mo1V﹐20Cr3MoWV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