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型行波光調制器——單脊波導的微波電路研究
前言 光纖通信因其頻......
前言
光纖通信因其頻帶寬、容量大;損耗低、中繼距離長;抗電磁干擾性及保密性強;易數字化、集成化;價廉靈巧等優點,已成為現代信息社會中通信的主流,由光纖制成的光纜通信取代金屬電纜通信將成為必然[1]。為了實現用光作為傳輸媒體來傳遞信息,必須設法將信號加載到光波上,而光波導型光外調制方式是目前最有競爭力的的調制方式[2][3]。現在國內外最常用的是微帶型結構光調制器,雖然其技術已日趨完善,帶寬可達20G,但仍然有幾個問題不能很好地予以解決:首先在微帶型光調制器中調制波(微波)對光波的調制電場沒能得到充分地利用,其調制效率較低;其次,微帶線與外電路的阻抗失配對調制深度有較大的影響[4][5][9],而設計一種新型的脊波導調制器可望解決上述問題。另外,脊波導的研究也集中在縫間距d大于1.0mm方面,小縫間距的研究不曾見諸報道,所以有必要開展這項工作[6][7][8][9]。
1 單脊波導的結構[6][7][8][9]
脊波導是矩形波導的一種變形,它是在矩形波導的寬邊中心線處向波導內突出一個脊棱,如圖1所示。把光波導對稱地放置在脊縫中,同時在波導邊上開洞通過光纖引進光波;然后脊波導通過過渡段與標準x波段矩形波導聯接在微波功率源上,當加入調制信號時,使波導工作在主模TE10模。光波導采用正切x傳的LiNbO3晶片制作,TE10模的EY電場分量作用在晶片上引起晶片折射率的改變[3];經過工作段后,光信號得到了調制。為了抑制其它波的干擾,選定脊波導尺寸為a×b=(13.00mm)×(10.16mm);又參照晶片的加工工藝,初步設計脊縫間距d=0.50mm,脊寬s=1.00mm。
本文有[www.0574-laser.com]提供,請及時關注[www.0574-laser.com]提供的內容
2 脊波導中的電場分布
對工作主模TE10模,采用施瓦茲變換求出電場分布方程[6][8][9]:
式中E是關于電場的無量綱的相對電場強度,x是該場點到脊波導中心的距離,若設波導中心處的場強為1,則解上述超越方程得結果如表1及圖2、圖3所示。
表1 脊波導電場分布
D(mm)s(mm)EmaxEmax/E
0.351.000.1241.008.0
0.501.000.1621.006.1
本文有[www.0574-laser.com]提供,請及時關注[www.0574-laser.com]提供的內容
平均場強 Emax中心處最大場強
隨脊縫間距d或縫寬s的減小,電場在中心脊縫處集中程度增大;在脊邊緣處的場強約為中心處的83%;遠離脊縫的區域,電場較小,且變化趨勢相同。
對于同尺寸的矩形波導,其場強的最大值為平均值的1.57倍;而脊波導則為8.0(d=
0.35)、6.1(d=0.50)。由此可看出,脊波導在中心脊縫處集中了5~4倍的矩形波導的電場。因此,對于相同外圍尺寸的脊波導和矩形波導來說,采用脊波導可提高電場的集中程度;并且可通過改變脊波導的幾何參量(如減小d或s),進一步提高電場的集中程度。所以脊波導充分地利用了電場,使電場調制效率提高。
3 脊波導中的截止波長及頻帶寬度[8][9]
當矩形波導工作于截止頻率這個臨界狀態時,波導中的TEm0電磁波并不沿縱向傳播,只是沿橫向傳播,經兩側面反射形成諧振而成駐波。即所謂“橫向諧振”。根據微波傳輸線理論可得截止波長λc的超越方程:
其中,x=d/b,Cd為脊波導中的不均勻電容。而a、b、s、d為脊波導的幾何參量,參見圖1。ε為波導中介質的介電常數。解上述兩超越方程,結果如圖4、圖5所示。
對TE10主模,脊波導的截止波長比相同尺寸的矩形波導的要長,而且隨脊縫間距d的減小截止波長變得更長。但是對TE20模,脊波導的截止波長變化不大,且隨d的變化截止波長變化的不明顯。
圖6為脊波導主模TE10模與其相鄰的高次模TE20模的兩截波長之比隨脊波導幾何參數d、s變化的曲線。對矩形波導此比值為2,但從圖6可看出,脊波導的都大于2。
因此,脊波導單模工作帶寬比相同尺寸的矩形波導的要寬;若對同一單模工作波長,脊波導的尺寸可以比矩形波導做得小。
4 脊波導的特性阻抗[8]
當脊波導工作在單模TE10模時,可按電壓、電流定義特性阻抗。脊中心的電壓U=E0d,電流為波導底面的縱向電流。忽略高次模影響,由金屬波導的邊界條件。通過求解麥克斯韋方程,得到場分布,從而得到特性阻抗,結果為:
而Ze,∞為頻率f=∞時的特性阻抗;λ為工作波長;λc為截止波長;
對矩形波導,其f=∞時的特性阻抗
圖7給出Ze,∞與矩形波導Z∞之比隨s、d變化曲線。由圖可知,脊波的特性阻抗要比同尺寸的矩形波導小,而且隨脊縫間距d的減小而減小,由此,采用脊波導可降低特性阻抗,與低阻抗負載易實現匹配
5 脊波導與矩形波導的過渡段設計[8]
由于功率源都是標準的波導,以及為保證單模傳輸,需縮小脊波導的尺寸,因此存在過渡段的問題。采用遞變截面的脊或者漸變波導過渡段將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。過渡段結構如圖8所示。
在整個過渡段中,脊縫s及窄邊b保持不變;脊波導的寬邊采用線性過渡,其規律為a(z)=a+(a′-a)z/t,式中t為整個過渡段的長度;脊的過渡則采用階梯過渡。下面來分析計算脊波導過渡段的具體數據。
由于要求波導工作在微波的x波段,因此λmin=25mm、λmax=41mm、λ0=32mm;并且要求駐波比ρ<1.1。通過計算λ0處矩形波導與脊波導的阻抗比R=7.0及相對帶寬Wg=0.57,若選擇脊波導節數N=3,則滿足ρ<1.1;進而得出各段的阻抗比Z1=29.93π、Z2=54.28π、Z3=111.18π,每段的長度t′=8.45mm,總長度t=3t′=25.35mm,各段的脊高h1=9.04mm、h2=7.20mm、h3=2.40mm。
6 結果
在光調制中,電場強度一般要達到500V/mm,才能提高電場的調制深度,改善調制器性能。表2給出了脊波導各特性參數。從表2可看出,要獲得足夠高的電場強度,則脊縫間距d應足夠小。但是考慮LiNbO3晶片的強度和加工工藝,選擇脊縫d=0.50mm,縫寬s=1.00mm是切實可行的。
表2 脊波導特性參數表
表中功率、電壓、阻抗關系為Z=U2/(2P),波導中平均場強=U/d
d(mm)s(mm)λ0(mm)λc(mm)Z(Ω)P(W)(v/mm)Emax/EEmax(v/mm)
0.351.0032.00109.0098.8589.88.0718.4
0.501.0032.0082,38126.9571.26.1434.3
綜上所述,該脊波導具有以下幾個優點:
1.微波電場得到了充分利用,提高了調制效率;
2.具有更寬的單模工作頻帶;
3.具有較低的特性阻抗;
4.通過過渡段,易實現與矩形波導的聯接及保證單模傳輸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