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輪軸加工工藝過程及特點分析_技術資料-機械專家網-機械行業最
圖 6 — 36 為帶輪軸工作圖樣。帶輪軸中的主要技術條件有兩項:一為滲碳層深度,應控制在 1.2— 1.5 mm 范圍內;二為外圓¢ 22 f 7 需經滲碳淬火,其硬度為 HRC58 ~ 63 。可以看出只有¢ 22 f 7 處需滲碳處理,其余部分均不可滲碳。零件上不需滲碳的部分,可用加大余量待滲碳后車去滲碳層或在不需滲碳處涂防滲材料。加工余量應單面略大于滲碳深度,故右端直徑取¢ 25 mm ,單面去碳余量為 2.5 mm ,總長兩端也應放去滲碳余量各 3 mm 。在磨外圓前由于已經過淬火工序,兩端中心孔在淬火時易產生氧化皮及變形,故增加一道研磨中心孔的工序。

表 6 — 14 為帶輪軸的加工工藝過程。

細長軸加工工藝特點
(一)細長軸車削的工藝特點
1 .細長軸剛性很差,車削時裝夾不當,很容易因切削力及重力的作用而發生彎曲變形,產生振動,從而影響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。
2 .細長軸的熱擴散性能差,在切削熱作用下,會產生相當大的線膨脹。如果軸的兩端為固定支承,則工件會因伸長而頂彎。
3 .由于軸較長,一次走刀時間長,刀具磨損大,從而影響零件的幾何形狀精度。
4 .車細長軸時由于使用跟刀架,若支承工件的兩個支承塊對零件壓力不適當,會影響加工精度。若壓力過小或不接觸,就不起作用,不能提高零件的剛度;若壓力過大,零件被壓向車刀,切削深度增加,車出的直徑就小,當跟刀架繼續移動后,支承塊支承在小直徑外圓處,支承塊與工件脫離,切削力使工件向外讓開,切削深度減小,車出的直徑變大,以后跟刀架又跟到大直徑圓上,又把工件壓向車刀,使車出的直徑變小,這樣連續有規律的變化,就會把細長的工件車成“竹節”形,如圖 6 — 37 所示。

(二)細長軸的先進車削法 —— 反向走刀車削法
圖 6––38 為反向走刀車削法示意圖,這種方法的特點是:
1 .細長軸左端纏有一圈鋼絲,利用三爪自定心卡盤夾緊,減小接觸面積,使工件在卡盤內能自由地調節其位置,避免夾緊時形成彎曲力矩,在切削過程中發生的變形也不會因卡盤夾死而產生內應力。
2 .尾座頂尖改成彈性頂尖,當工件因切削熱發生線膨脹伸長時,頂尖能自動后退,可避免熱膨脹引起的彎曲變形。
3 .采用三個支承塊跟刀架,以提高工件剛性和軸線的穩定性,避免“竹節”形。
4 .改變走刀方向,使床鞍由主軸箱向尾座移動,使工件受拉,不易產生彈性彎曲變形。